front-of-the-bank-of-england.jpg  

經濟學家長久以來利用許多工具加強經濟預測的精確度,如今又多了一個新工具:網路搜尋。

英國央行(BOE)經濟學家麥克萊倫和尚博格的研究發現,民眾在Google上搜尋的關鍵字,能夠提供可信且即時的經濟活動指標;經濟學家不只能藉網路搜尋預測經濟數據,還能透過搜尋結果更加了解某些經濟議題。

他們利用Google的搜尋資料,比較「失業」和「房價」等關鍵字的出現頻率、和官方的就業與房市數據後發現,網路搜尋關鍵字預測未來趨勢的精確度不亞於傳統指標,甚至能更精確預測房市趨勢。

網路搜尋有某些優勢,例如即時性。相較下,官方數據常比實際情況落後至少一個月,這意味著官方數據無法精確反映現狀;網路搜尋的樣本數也較多,因為約六成英國成年人每天都會上網。

但網路搜尋也有缺失,包括網路最近才變得普及,因此可供比較的資料較少;網路使用也和年齡與所得密切相關,樣本可能不具代表性;許多人也可能純粹因為好奇而搜尋這些關鍵字,導致研究遭「嚴重干擾」。他們兩人說,英國央行現在會監控網路搜尋,將其納入該行用於評估經濟展望的多種指標之內。

根據英國衛報的報導,他們發現這項調查在提到「不動產經紀人」的關鍵字時尤其準確,過去八年來,這和平均房屋價格的變動緊密連結,因此如果小心使用Google,是可以得到比其他住屋調查更準確的結果的。

  estate agent.JPG  

另一方面,和失業率相關的搜尋也反映了工作市場的現況。搜尋「求職者津貼」(”JSA”-jobseeker's allowance)和「失業」(”unemployment”)的結果大增,這和不景氣造成失業人口數量上升的趨勢相符。

unemployment.JPG  

但是在解讀這些結果的時候,最好還是小心謹慎,在這兩位學者公佈的第三份研究中,他們比對了2003年以來關於「增值稅」(”VAT”-Value-Added Tax)的搜尋結果,和市場研究機構GfK公佈的英國消費者信心指數(consumer confidence index)調查中,詢問消費者對於大肆採購後是否感覺快樂的結果,看起來圖表示有某種相關性,但是並不能準確地解釋消費者行為。

VAT.JPG 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