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隨著經濟快速起飛,大陸各地摩天大樓也越長越高,反應中國當前快速躍升的經濟活力。第一份以「摩天大樓」數量來衡量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報告「2011中國摩天城市排行榜」在上海發布,香港、上海、深圳的摩天大樓數量排行前三。
這份由摩天城市網統計的報告指出,當今正在建設的摩天大樓總數超過200座;以各地搶建摩天大樓熱潮來看,未來三年,平均每五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樓封頂;五年後,中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,達到現今美國總數的四倍。
東方早報與經濟觀察網報導,據該報告賦予的定義,超過40層、50層,或高度500英呎以上的建築才可稱為摩天大樓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隨著中國摩天大樓興建的步伐越來越快,部份觀察家也依據「摩天樓指數」(Skyscraper Index),認為中國在房地產業調控、國內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影響,摩天大樓熱可能是中國經濟可能爆發衰退的標誌之一。」
1999年,投資銀行Dresdner Kleinwort Wasserstein的研究總監Andrew Lawrence首度提出「摩天大樓指數」(Skyscraper Index)的概念,因為他發現到經濟衰退或股市蕭條往往都發生在新高樓落成的前後。寬松的政府政策及對經濟樂觀的態度,經常會鼓勵大型工程的興建。然而,當過度投資與投機心理而起的泡沫即將危及經濟時,政策也會轉為緊縮以因應危機,使得摩天大樓的完工成為政策與經濟轉變的先聲。這一驚人發現被稱為「百年病態關聯」:大廈建成,經濟衰退。故此,「摩天大樓指數」也被稱為「勞倫斯魔咒」。
美國的帝國大廈於1931年完工時,高居世界首位,卻立即陷入全球大蕭條的愁雲慘霧之中。1974年,紐約世貿中心和芝加哥喜爾仕大廈相繼完工,取代帝國大廈世界第一高樓的地位,可是美國立即面臨全球性石油危機和通貨膨脹的困境,經歷了19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。1997年吉隆坡雙子星塔以452米的高度拔得頭籌,亞洲金融危機卻隨之爆發。
2008年,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中國第一高樓,同年中國股市開始萎靡。2010年,全球第一高樓哈里發塔落成,杜拜房產價格繼2009年重挫50%後再跌30%。
現在,同一個Andrew Lawrence已經轉到了Barclays Plc,他已對中國經濟情勢發出警告。2010年的前11個月中,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達到了6,530億美元,較2005年同期成長逾2倍,比土耳其年國民生產總值還高。目前中國摩天樓數量幾乎占了全球的一半,預計全世界未來6年內完工的50座摩天樓中,中國便包攬了44%。其中,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將在2014年完工。
這次中國大陸可以逃過勞倫斯魔咒嗎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