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一部接一部的電影都改採3D放映時,你累了嗎?
根據報導指出,3D電影的獨特性和吸引力已經慢慢減弱,美國人開始選擇比較便宜的2D電影。BTIG的分析師Rich Greenfield說,3D電影的市佔率開始下降,以電影「功夫熊貓」為例,它賣出的2D電影票數量已經超過了3D。
而這個週末的整體票房更是比預期更糟,全部的票房數字大約只有45%來自3D電影,而觀看3D電影的觀眾更是只有全部的36%,這是自去年夏天「神偷奶爸」上映以來的最差成績。
美國人回頭去選擇傳統2D電影的原因,簡單的說,就是3D電影票太貴,但是真正有驚人3D效果的電影如阿凡達卻又太少,大部分的電影只是部分附加了3D效果。
目前為止,3D電影的票房還是在持續成長當中,不過這很大部分是因為海外票房的幫助,美國以外電影3D化的腳步比較慢。但是如果身為領頭羊的美國有了這種跡象,可以想見的是不久之後,美國以外的觀眾也會有同等感覺,這會讓那些科技公司和好萊塢電影公司摸不著頭緒。
回到這種現象,分析師有什麼建議呢?,除非真的有其特殊性,不然少拍點3D電影吧,限制3D電影的放映數量,並且專注於在IMAX螢幕搭配3D效果,這是真正有實質成長的部份。
IMAX的電影院在過去三年擴張了八成,目前全球有528座IMAX電影院,其中201座在美國以外的地方,而且因為強勁的消費者需求和較高的票價幫助,舉例來說巴西和日本的一張IMAX電影片要價美金20元,而在美國只需要15元,因此在這些地方,每一座IMAX電影院平均收入比北美區來得高,也因為國際市場的需求量極大,因此IMAX公司本身在未來幾年計畫再蓋至少100座電影院。
除此之外,數位科技的影響也幫助了IMAX的擴張。2008年,IMAX發明了數位沖洗的技術,這帶來兩種幫助,就成本上,它們可以不需要再耗費每部電影高達5萬美金的沖洗成本,而數位模式也更便利於在全世界傳送,使電影本身可以以不同語言在不同國家上映。
雖然電影業今年目前為止的成績並不理想,也波及了IMAX的收益表現,第一季他們虧損100萬美金(去年同期則是有2,650萬美金利潤),收益的部份也是從去年的7,280萬元下滑到4,520萬元,但是市場看好的是暑假檔期的收入,還有當然就是中國了。
目前為止,中國是IMAX電影院成長最快的地方,當地目前已經有45座IMAX電影院,還有更多電影院正在興建中,預計2015年時,中國會有177座IMAX電影院,而這已經超過了2008年電影「黑暗騎士」上映時的全球數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