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r155091_558974.jpg  

 

生育率過低似乎是個文明社會的普遍問題,台灣也不例外。對於這個問題,根據報導,馬英九總統在財經月報中做出以下表示:

 

「總統馬英九今天表示,人口問題攸關國家安全,他要求各部會須於1 個月內提出具體方案,現在如不思考解決之道,未來面臨嚴重人才斷層,將無法對下一代交代。

 

……

 

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會後轉述,馬總統認為,少子化的因應措施,各部會必須繃緊神經加速進行。除托育政策要以『價廉、質優、離家近』為原則外,同時要拿出具體辦法,鼓勵企業開辦附設托育設施,06歲的幼托策略,都要無縫接軌,還要進行民調確認政府提出的措施都是可行有效,如此民眾才會『有感』。」

 

 如何才能讓民眾「有感」,除了政府積極的作為外,經濟學家建議訴諸民眾的「幸福感」。

 

George Mason大學經濟學教授Bryan Caplan最近推出了他的新書「生更多小孩的自私理由」(Selfish Reasons to Have More Kids),他主張現代父母花了太多力氣在培育小孩,但是根據一些研究顯示,這大部分都是徒勞無功,最後反而導致父母的幸福感降低。相對而言,父母應該降低對每個小孩的投資,但是生更多小孩,而他的理由如下:

 

1.       嬰兒時期之後,父母付出的成本大部分是固定的。當你有了老大之後,可能為了他要搬家到好的學區、減少娛樂活動等等,但是在你付出這些成本之後,老二對你的生活方式的改變相對小很多。

 

2.       多生一個孩子不代表花費的成本也會增加一倍。比如說老大的衣物可以繼續留給老二用,就算要請保姆也可以一次看兩個,所謂的「一回生,二回熟」也會幫助你照顧小孩起來更為熟練。

 

3.       當你的小孩越長越大時,多一個孩子甚至可以減低你的照顧負擔,降低你需要投注的注意力,因為他們可以自己玩在一起,而老大也可以多少分擔照料老二的責任。

 

4.       最後,就是經濟學出場的時候。當你有更多小孩的時候,邊際成本會遞增,但是總會到達頂點,而你的第二、三、四…個小孩所需要的成本不像第一個這麼高。

 

生得太少不會開心,聽起來合理嗎?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ingping 的頭像
    pingping

    Economics in Life

    pingp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